日期与时间
关于日期、时间、时间戳与时区的整理
基本概念
以常用理解表述:
- 时间(Time):表示时分秒
- 日期(Date):表示年月日
- 时间戳(Timestamp):是指字符串或编码信息用于辨识记录下来的时间日期。
- 时区(Time zone):是对地球上的某个区域使用同一个时间的定义
时间
通常使用:24 小时制 和 12 小时制
- 24 小时制 (
ISO 8601
)- 从 00:00:00 到 24:00:00
- 12 小时制
- 从 12:00:00 a.m. 到 12:00:00 p.m
24 小时制 | 12 小时制 |
---|---|
00:00 | 12:00 AM(midnight、子夜) |
01:00 | 01:00 AM(上午) |
11:00 | 11:00 AM(上午) |
12:00 | 12:00 PM(下午) |
13:00 | 01:00 PM(下午) |
23:00 | 11:00 PM(下午) |
24:00(第二天 00:00) | 12:00 PM(midnight、午夜) |
日期
通常使用:
- YYYY-MM-DD: 即 2019-02-27 (
ISO 8601
) - DD-MM-YYYY: 即 27-02-2019
不常使用:
- MM-DD-YYYY: 即 02-27-2019
- YYYY-DD-MM: 即 2019-27-02
时间戳
指格林威治时间 1970 年 01 月 01 日 00 时 00 分 00 秒(北京时间 1970 年 01 月 01 日 08 时 00 分 00 秒)起至现在的总毫秒或微秒数。
实际是指从 格林威治时间 1970 年 01 月 01 日 00 时 00 分 00 秒 算 0 毫秒或微秒,直到现在的 毫秒或微秒数。
通常作为某一刻时间的唯一地标识。遵循 ISO 8601
标准表示。
通常使用:
- Tue 01-01-2009 6:00
- 2005-10-30 T 10:45 UTC
- 2007-11-09 T 11:20 UTC
- Sat Jul 23 02:16:57 2005
- 1256953732 (Unix time)
- (1969-07-21 T 02:56 UTC) –
- 07:38, 11 December 2012 (UTC)
- 1985-102 T 10:15 UTC (day 102 of year 1985 = 12 April 1985)
- 1985-W15-5 T 10:15 UTC (day 5 of week 15 of year 1985 = 12 April 1985)
- 20180203073000 (02/03/2018 7:30:00)
时区
在公元 1884 年的国际会议上制定了全球性的标准时,明定以英国伦敦格林威治这个地方为零度经线的起点(亦称为本初子午线),并以地球由西向东每 24 小时自转一周 360°,订定每隔经度 15°,时差 1 小时。而每 15°的经线则称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将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其中包含 23 个整时区及 180°经线左右两侧的 2 个半时区。就全球的时间来看,东经的时间比西经要早,也就是如果格林威治时间是中午 12 时,则中央经线 15°E 的时区为下午 1 时,中央经线 30°E 时区的时间为下午 2 时;反之,中央经线 15°W 的时区时间为上午 11 时,中央经线 30°W 时区的时间为上午 10 时。以台湾为例,台湾位于东经 121°,换算后与格林威治就有 8 小时的时差。如果两人同时从格林威治的 0°各往东、西方前进,当他们在经线 180°时,就会相差 24 小时,所以经线 180°被定为国际换日线,由西向东通过此线时日期要减去一日,反之,若由东向西则要增加一日。
时间标准
GMT 格林尼治标准时
格林尼治标准时(英语:Greenwich Mean Time,GMT)是指位于英国伦敦郊区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当地的平太阳时,因为本初子午线被定义为通过那里的经线。
自 1924 年 2 月 5 日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负责每隔一小时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格林尼治平时的正午是指当平太阳横穿格林尼治子午线时(也就是在格林尼治上空最高点时)的时间。由于地球每天的自转是有些不规则的,而且正在缓慢减速,因此格林尼治平时基于天文观测本身的缺陷,已经被原子钟报时的协调世界时(UTC)所取代。
UTC 协调世界时
协调世界时(英语: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法语:Temps Universel Coordonné,简称 UTC)是最主要的世界时间标准,其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中华民国采用 CNS 7648 的《资料元及交换格式–资讯交换–日期及时间的表示法》(与 ISO 8601 类似)称之为世界协调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 ISO 8601:2000 的国家标准 GB/T 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中亦称之为协调世界时。
协调世界时是世界上调节时钟和时间的主要时间标准,它与 0 度经线的平太阳时相差不超过 1 秒,并不遵守夏令时。协调世界时是最接近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MT)的几个替代时间系统之一。对于大多数用途来说,UTC 时间被认为能与 GMT 时间互换,但 GMT 时间已不再被科学界所确定。
协调世界时(UTC)正式形成于 1960 年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的 374 号建议中,该建议由多国时间实验室共同提出。人们对该时间系统进行过数次调整,直到 1972 年引入了闰秒机制,调整工作得以简化。也有很多人提议用一个没有闰秒的时间系统来替换掉协调世界时,但目前尚未就此达成一致。
地区时间
PST 太平洋时区
太平洋时区(英语:Pacific Time Zone)是在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西海岸靠近太平洋地区使用的时区。
太平洋时区也被称为太平洋时间(英文:Pacific Time,缩写:PT)。而其标准时间(冬季)称为太平洋标准时间(英文:Pacific Standard Time,缩写:PST),UTC-8;夏令时间(夏季)称为太平洋夏令时间(英文:Pacific Daylight Time,缩写:PDT),UTC-7。
于美国和加拿大,太平洋时区通常被称为太平洋时间。大部分加拿大地区都使用夏令时间。而于墨西哥,UTC−8 时区一带被称为西北区,其时间是与美国的太平洋夏令时间同步。
位于太平洋时区中最大的城市为加州洛杉矶,而最大的地区则为洛杉矶都会区。
太平洋标准时间比阿拉斯加标准时间快一小时、比夏威夷-阿留申时区快 2 小时、比山区时区慢一小时、比东部时区慢三小时及比香港和台北慢 16 小时。
CST 中国标准时间
北京时间,又名中国标准时间,是中国大陆的标准时间,比世界协调时快八小时(即 UTC+8),与香港、澳门、台北、吉隆坡、新加坡等地的标准时间相同。
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市的地方平太阳时间(东经 116.4°),而是东经 120°的地方平太阳时间,二者相差约 14.5 分钟。北京时间由位于中国版图几何中心位置陕西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 9 台铯原子钟和 2 台氢原子钟组通过精密比对和计算实现报时,并通过人造卫星与世界各国授时部门进行实时比对。
中国因幅员辽阔,依地理事实上可划分为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等 5 个时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依据国际标准,将全国时区划分为昆仑时区、回藏时区(后改称新藏时区)、陇蜀时区、中原时区、以及长白时区。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将中国大陆全境统一划为东八区(UTC+8),同时采用北京时间做为全国唯一的标准时间。
- 中原时区(GMT+8),以东经 120 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北京、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直隶、河南、山东、山西、热河、察哈尔、辽宁、黑龙江之龙江、瑷珲以西及蒙古之东部属之。
- 陇蜀时区(GMT+7),以东经 105 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东部,宁夏、绥远,蒙古中部、青海及西藏之东部属之:
- 回藏时区(GMT+6),以东经 90 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蒙古、甘肃、青海及西康等西部,新疆及西藏之东部属之。以上三者皆为整时区。
- 昆仑时区(GMT+5:30),以东经 82 度半经线之时刻为标准;新疆及西藏之西部属之。
- 长白时区(GMT+8:30),以东经 127 度半经线之时刻为标准;吉林及黑龙江之龙江、瑷珲之东属之:以上二者皆半时区也。
ISO 8601
国际标准 ISO 86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方法,全称为《数据存储和交换形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方法》。目前是 2004 年 12 月 1 日发行的第三版“ISO8601:2004”以替代 1998 年的第一版“ISO8601:1988”与 2000 年的第二版“ISO8601:2000”。
ISO 表示法:
- 日期:2019-02-27
- UTC 日期与时刻:
- 2019-02-27T08:36:54+00:00
- 2019-02-27T08:36:54Z
- 周数: 2019-W09
- 当前日期与周数:2019-W09-1
- 当前初始累计日数: 2019-058